成语网

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 > 在线成语 > 正文

在线成语

白居易夜雪

最近更新2025-01-26在线成语57
白居易夜雪白居易《夜雪》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,《夜雪》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小诗。全诗短短二十字,无一字一句直接写及如何下雪,却句句紧扣诗题,从各个不同侧面衬托出夜间下雪的情景,可谓另有云天之妙。

夜雪

白居易

已讶衾枕冷,复见窗户明。

夜深知雪重,时闻折竹声。

【注】①这首五绝作于元和十一年(816),白居易时年四十五,因上书论宰相遇刺事被贬江州,任江州司马。②衾:被子。

1)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?试作简要分析。

2)诗人写夜雪,写法独特。请就本诗的写作手法和描写角度作一简要分析。

3.简要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描写这一场夜雪的景色的。(3分)

4.请分析“时闻折竹声”一句所包含的意蕴。(3分)

【解题思路】分析情感注意把握两点,一是透露情感的关键字词,二是出题者所加的注解。

参考答案:

1.抒发了诗人被贬之后的孤寂心情。诗人说“已讶衾枕冷”,一冷字,既是说对天气的感觉,更是说诗人的心境。尤其“深夜知雪重,时闻折枝声”,更写出了诗人彻夜无眠的孤寂心情。

2、写夜雪,难以正面描写,所以诗人全从侧面着笔。首句着一冷字,从感觉写雪之大,雪的悄无声息;次句从视觉写雪的强烈反光;最后两句从听觉写积雪压竹枝的声音,写雪势的有增无减。句句写人,却又处处写雪。

3.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。以“衾枕冷”,烘托雪夜之寒;以“窗户明”烘托出大雪已铺天盖地,到处是银白的世界;以“折竹声’,烘托大雪之厚重。

4.“时闻折竹声”:①说明雪压断了竹竿,极言雪之大之重;②以声衬静,烘托出雪夜之静;③说明诗人彻夜未眠,也暗露出诗人被贬独居的凄寒、孤苦之情。

【阅读问题】

1、这首诗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夜雪的?(3分)

2、从诗歌描写的情景中,你可以感知到作者怎样的心境?(2分)

3. 诗人的“知雪重”是从哪几方面来表现的?

4.论家皆评此诗“看似写雪,实为写人。”说说你对此评是怎样理解的。

5.诗人在诗中寄寓了哪些情感,简要概述。

【阅读答案】

1、触觉、视觉、听觉

2、感知到作者孤寂凄冷的心境。

3.诗人从感觉“衾枕冷”、视觉“窗户明”、听觉“折竹声”三方面来表现雪重(大),三处不着一个“雪”字,这是侧面描写的艺术方法。

4.此评恰当。诗人从“已讶”到“复见”再到“时闻”已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,这不仅是因为“衾枕冷”,更多的是借“夜雪”抒写自己的内心感受,暗示谪居浔阳(九江)居住环境的偏僻和孤寂惆怅的心情。

5、谪居的孤寂惆怅之情;彻夜难眠的煎熬之苦;?...

发表评论

评论列表

  •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,赶紧来抢沙发吧~